住在深圳这地方,信息爆炸,选择似乎多得要命,但真要找个心仪的进口大众,尤其是那些非主流或者特定年款、配置的,你先去趟常规的大众4S店,大概率会碰壁。“对不起先生,这款我们现在不卖进口的了”,“您说那个配置?那个只有海外有,国内中规没有引进”。听多了,心里那个火啊,没办法,只能把目光投向那个看似“野路子”但又充满机会的世界——平行进口。
第一次接触平行进口车商,那感觉,怎么说呢,跟逛4S店完全不一样。4S店干净、标准、流程化,你坐在那里,销售顾问西装革履,跟你讲官方质保、金融方案。而平行进口呢?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大院儿里,一堆车挤在一起,可能还有点灰蒙蒙的,销售也可能就穿个Polo衫,但眼睛里透着精明。他们不跟你讲那些虚的,直接亮底牌:这车是美规的,那车是墨版的,颜色全不全,配置高不高,价格能刀多少。那种直接、粗糙,但又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一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

选车过程简直是场修行。你说你看中一款途锐,好了,平行进口市场里,有美规的,有墨版的,甚至还有加拿大的。同样叫途锐,配置能差出十万八千里。美规的可能带雷测,墨版的可能多了座椅通风,又或者某个版本独有的空气悬挂。你得对着密密麻麻的配置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抠,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 是不是有了?全景天窗是标配还是选配?音响是Dynaudio还是哈曼卡顿?妈呀,比高考填志愿还费劲。而且这些配置,很多时候销售自己也不是完全清楚,他们也是从渠道拿的货,靠经验和一份简单的配置单。你就得自己去网上查,去各种论坛里比对,看到底哪个配置组合最划算,最符合你的需求。这个过程,没有点耐心和钻研精神,真不行。
价格呢?这就是平行进口的魅力所在,也是风险之一。没有官方指导价,全是车商自己定。同一年份、同款车型、看似差不多的配置,在不同车商手里,价格能差好几万。你得满深圳跑,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甚至得去周边城市,一个一个问,一家一家比。听他们报出各种价格,揣摩哪个是实在价,哪个是虚高了等你砍。有时候他们会跟你玩儿套路,比如报个极低的车价,然后在保险、上牌、或者PDI检测上给你加钱。所以,谈价格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这个价格包含什么?裸车价、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港杂费、仓储费、PDI检测费、甚至是上牌服务费,都要掰扯清楚。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猫腻。
最让人头大的,是售后服务和质保。进口大众,尤其是平行进口的,没有厂家全国联保。这意味着,万一车子出了问题,常规的大众4S店可能会对你爱答不理,或者维修价格高得离谱。你得找专门做平行进口车维修的第三方修理厂。这些修理厂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技术过硬,配件渠道也多,但有的可能就差远了。而且很多高科技配置,比如复杂的传感器、电控系统,普通修理厂可能根本搞不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买平行进口车会纠结的点,省了钱,但心里总吊着一块石头:真要出大故障怎么办?好在现在有一些大型平行进口车商会提供自己的延保服务,或者跟第三方保险公司合作,但具体条款、理赔流程,又是一堆坑等你研究。
上牌也是个麻烦事。平行进口车手续比较复杂,什么货物进口证明书(关单)、进口机动车随车检验单(商检)、一致性证书(这个有些年款和地区的车可能没有)、购置税申报表等等,一堆资料,少一样都不行。特别是那个环保信息公开表,以前有些平行进口车因为环保标准跟国内不符,根本没法在深圳这种对排放要求高的城市上牌。虽然现在政策稍微放开了一些,但不同的车、不同的来源地,情况还是不一样。你得提前跟车管所或者专门代办上牌的公司打听清楚,这车在深圳能不能顺利上牌,有没有额外的检测要求。别到时候车买回来了,却变成一堆废铁,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购置税的计算也跟中规车有点区别,它是按照关单上的完税价格来算的,不是按照发票价。这个倒是相对固定,没太多操作空间,但计算起来也得注意别被忽悠。
折腾了一大圈,看车、比价、研究配置、咨询售后、搞清楚上牌政策,终于把那辆心心念念的进口大众开回了家。坐进驾驶舱,闻着那股子独有的味道,摸着方向盘和内饰的材质,心里那种“终于搞定了”的满足感,确实是买中规车体会不到的。它不仅仅是一辆代步工具,更是你花了时间、精力、甚至冒了点风险才得来的“战利品”。那些研究配置的夜晚,那些跟车商斗智斗勇的时刻,那些对售后的担忧,都变成了拥有它的一部分故事。
在深圳买进口大众,尤其走平行进口这条路,就像一场探险。充满不确定,需要勇气、智慧和一点点运气。你得是个懂车、敢折腾的人,或者至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去搞明白。如果只想要省心省力,那还是老老实实去4S店买中规车型吧。但这辆独特的进口大众,它就停在那里,提醒着你,在深圳这个什么都有可能的地方,只要你肯花心思,连买辆心仪的、有点与众不同的车,也能变成一段够味儿的经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