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汽大众CC低配,心里总有点五味杂陈。就像你遇见一个绝色美人,惊鸿一瞥,心都快跳出来了,结果走近一看,她穿的是件洗得发白的T恤和旧运动裤。那种感觉……就挺微妙的。
当初选车那会儿,预算绷得紧巴巴的,可又偏偏中了CC的毒。那外观啊,那溜背线条,那无框车门,简直是艺术品!在茫茫车海里,它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每次在路上看到一台,哪怕隔着老远,心里的那个小火苗就“腾”地一下。高配?别逗了,差着好几万呢,那不是我能肖想的。销售小哥极力推荐其他的,说什么空间大啊,配置高啊,但我耳朵里就只回响着一个词儿——CC。低配,就低配吧,至少它是CC啊!心里这么安慰自己,愣是鬼迷心窍地下了定。

提车那天,激动得不行,绕着车转了好几圈,怎么看怎么帅。尤其打开车门,那无框的设计,简直是仪式感拉满!可坐进去的一瞬间,心里还是难免“咯噔”一下。嗯,这就是低配的内饰了。没有高配那种炫目的氛围灯,中控屏尺寸也就那样,看起来有点单薄。座椅嘛,虽然不是最低的织布,但也不是真皮,触感和包裹性,跟脑子里YY的高配差了不止一星半点。方向盘还是那个大众家族脸,握感嘛,谈不上多精致。尤其是那些本该有的配置,比如座椅加热通风(在这南方可太需要了)、高级音响、那些花里胡哨的辅助驾驶,统统与我无缘。那一刻,外观带来的所有光环,仿佛被这朴素的内饰和一眼望到底的配置单冲淡了不少。感觉就像你花了不少钱买了个名牌包的A货,远看唬人,近看总觉得缺点啥。
开起来呢?我这台低配,动力是那个1.8T(或者现在是低功率2.0T?记不太清了,反正不是最强的那个)。起步,嗯,就是大众那个味儿,稳是稳,但想有多少惊喜,那是完全没有的。油门踩下去,动力迟滞是有的,得等那么一两秒,发动机才慢悠悠地把劲儿使出来。市区开开,佛系代步,够用。上了高速想超个车?得提前规划好,一脚油门到底,嘶吼半天速度才上来,不像那些大马力车随心所欲。方向盘手感?比较轻,指哪打哪倒是没毛病,但路感回馈嘛,就别太指望了。悬挂调校,典型的大众,不软不硬,过个减速带“砰砰”两声,没什么高级感,但也绝不松散。底盘很整,这是大众的优点,高速跑起来还算稳当。
那你说,一汽大众CC低配到底值不值?这问题我问了自己好多次。如果纯粹看配置,看动力,看内饰用料,它在同价位里绝对不是最优选。甚至你花差不多的钱,可以买到很多其他品牌配置更高、空间更大、动力更强的B级车,甚至一些入门的豪华品牌车型。它最大的,可能也是唯一的卖点,就是那副外观。你买它,多半就是为了那张脸,为了圆自己一个“最美大众”的梦。
生活是自己的,车也是自己开的。每次把车停好,下车后回头看一眼,尤其是光线好的时候,那流畅的线条,无框的车门,心里还是会涌起一丝满足感。就好像在说服自己,看,多漂亮啊!那些缺的配置,那些不怎么样的动力,那些略显廉价的内饰细节,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反正我平时也不怎么激烈驾驶,市区代步为主,一个人开的时候居多,对空间没那么苛求。至于那些高科技配置,说实话,很多我可能一年也用不上几次。所以,为了这张绝美的“脸”,牺牲点别的,貌似也能接受?
可有时候,坐进朋友的车里,看到他们的大屏幕,感应尾门,“biu”一下打开的氛围灯,心里又会泛起点小小的柠檬酸。尤其是在等红灯,旁边停了辆高配CC,那个矩阵大灯一亮,帅得掉渣,再看看我自己的卤素灯(或者最基础的LED?反正没高配那么炫),心里就忍不住嘀咕:“唉,要是当初再咬咬牙就好了。”
低配的CC,就像一件限量版的潮牌T恤,款式是顶级的,设计是独特的,可拿到手里才发现,面料也就那样,细节处理也谈不上多精致。你知道它贵,但它的价值,很大一部分不是在使用体验上,而是在那个Logo和那份设计上。你为这份独特买单,为那点情怀埋单。
所以,如果你问我,一汽大众CC低配,怎么样?我的回答会很个人化: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颜值控”,对CC那副皮囊爱到无法自拔,预算又有限,愿意为了这份爱,牺牲掉很多实际的配置和更强劲的动力,那它或许值得你考虑。你买到的,是一份视觉上的愉悦,一份开着“最美大众”的情怀。但如果你是个务实派,追求的是性价比,是实用性,是丰富的配置带来的便利,那同价位真的有太多更好的选择了。
它不是完美的选择,低配的标签注定了它的妥协与不足。但对我来说,每次看到它停在那里,或者在路上,那份最初的心动,多少还能抵消一些拥有它之后,那些关于配置、关于动力、关于内饰的现实落差吧。这大概就是一汽大众CC低配最真实的存在意义:一个为了“美”而生的,充满矛盾的,却依然让人有点放不下的选择。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