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去北京一汽大众4s店看车这事儿,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生大戏。上周,我那辆开了快十年的老伙计终于彻底趴窝了,修缮费用比新车首付都高,得,认命,换车吧。目标明确,奔着大众去的,尤其那几款口碑还行的车型,想着怎么也得实地溜达溜达,摸摸看看。
导航导到了一个挺气派的地方,老远就瞧见那显眼的标志,心里想着,嗯,这就是传说中的4s店啊,卖车的地儿,也是修车、办手续一站式的。北京这地界儿,4s店一个比一个大,装修一个比一个亮堂,跟超市似的,啥都得明码标价,又好像啥都得你自个儿去“淘”,去砍价。

一脚踏进去,一股子新车皮革味儿混着淡淡的空调冷气扑面而来,还有点儿咖啡的香气,可能是给等候的客户预备的。展厅里摆满了车,锃光瓦亮,像一排排随时待命的战士。人倒也不少,三三两两围着看,耳朵里塞着耳机的、手里拿着资料的、拽着孩子满场跑的,人间百态都在这儿了。
没等我瞎转悠两圈,一个精神小伙儿就迎上来了,脸上带着那种标准化的笑容,客气得让你不好意思直接拒绝。这就是销售顾问了。他们眼神儿可毒,大概扫一眼你的穿着打扮,就能估摸出个大概,然后决定用哪种“套路”跟你聊。我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想看某款车型,问问价格、配置什么的。
这销售顾问,嘴皮子那叫一个利索,把那车的优点、性能、安全系数、油耗,说得跟自家孩子似的,好得不得了。什么MQB平台啦、最新发动机技术啦、智能化配置啦,一套一套的,跟听专业课似的。但我心里明白,听他们说的,得打个折扣,毕竟是推销嘛。我更关心的是实际用起来怎么样,后期保养贵不贵,以及那肉眼可见的价格能不能再往下压一压。
开始谈价格才是真正考验心理素质的时候。他们先报个官方指导价,高高在上,然后告诉你现在有优惠,巴拉巴拉一堆,什么置换补贴啦、金融方案啦、精品礼包啦。感觉就像玩儿游戏,一层一层地揭。你得装作懂行,或者至少表现出你货比三家了,问得细致,问得刁钻,什么裸车价、购置税、保险、上牌费、按揭手续费、出库费(这玩意儿真是神奇),一项一项都得问清楚。
他们最擅长营造一种“现在不下手就亏大了”的氛围。告诉你这优惠是限时的、这车源是紧张的、这政策马上就要变。哎呀,听着就心慌,但脑子得清醒。我坐在他们那边的洽谈桌前,喝着他们提供的水,看着他们在我面前计算器上按来按去,心里盘算着,这价格是不是到底线了?或者还有没有空间?
有时候他们会请出他们的“领导”来,一个看起来更有经验、更有分量的人,过来跟你聊几句,再给你点儿看似更大的优惠,让你觉得他们真的为了你费心了。这是另一种心理战术。你来我往,像场没有硝烟的谈判,就为了那几千块钱,或者多要个免费的保养,或者更好的脚垫。
除了看车和谈价,试驾也是重要一环。在北京这交通状况下试驾,其实也感受不到太多极致性能,主要就是摸摸方向盘手感、试试刹车灵敏度、感受下悬架软硬、听听发动机噪音、看看视野盲区。但坐进车里,闻着那种味道,启动发动机,总归是感觉最直观的。一个好的销售顾问会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让你尽量体验到车的优点。
整个过程,从进门到出来,顺利的话一两个小时,要是谈得细,或者犹豫不决,耗上半天甚至更长也正常。等你走了,他们可能还会追着你发短信、打电话,问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需不需要再来坐坐。那种紧迫感,真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他们似乎真的想把车卖给你,恨的是有时候这种过度热情会让你感到压力。
当然,北京一汽大众4s店不仅仅是卖车的地方,后面还有维修保养。虽然我现在还没到那一步,但听开大众的朋友说,售后服务也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你几年用车的省心程度。4s店的优点是专业,配件正宗,技师经过培训,但缺点嘛,通常是贵,而且有时候排队等候时间长。外面小修理厂便宜点,但总有点儿不放心。这又是个选择题。
总之,逛北京一汽大众4s店,是一次复杂的体验。它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与心理之间的博弈。你得有耐心,有判断力,还得有一点儿跟人打交道的技巧。离开时,手里拿着一堆彩页宣传册,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数据和价格,身体有点儿累,但心里那种“离拥有新车又近了一步”的感觉,还是挺微妙的。下次再去,得再仔细点,争取拿到个更好的价格和服务。这买车,真是个技术活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