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众速腾这车,开了几年了,优点不少,像什么底盘扎实啊,高速跑起来稳当啊,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可有些地方,总让人心里头咯噔一下,其中一个,嘿,就是这个前保险杠。
刚提车那会儿,看着车头挺精神的,线条流畅,尤其是那会儿的速腾,前脸设计感觉还挺耐看的。那个保险杠,跟中网、大灯连一块儿,整体性做得是真好。看着挺厚实的,心里想,这德系品质嘛,就算小磕小碰,应该也没啥大问题吧?事实证明,我当时真是想!多!了!

第一次“亲密接触”,不是我开车猛,而是小区里找车位,倒车雷达嘀嘀嘀响,我光顾着后面了,前面没留神,轻轻地,真的就是轻轻地,蹭了一下旁边的石墩子。那个速度,估计也就两三公里吧,比走路快不了多少。我心里还想,这不叫事儿。赶紧下车一看,傻眼了。妈呀,漆面刮花了不说,保险杠那地方,一道白印子深得见底,仔细一看,甚至感觉那塑料件都有点变形了!就那一下,心里那叫一个疼啊!比自己摔一跤还疼。
按说,保险杠嘛,不就是用来吸收碰撞能量的吗?这轻轻一下就这样,那真要是严重点,岂不是得粉身碎骨?我开始犯嘀咕,这玩意儿是不是太脆了点?或者说,是不是为了追求某些指标(比如行人碰撞安全?轻量化?),在材料选择上做了点妥协?
后来问了几个开速腾的朋友,甚至在网上论坛潜水看大伙儿的吐槽,发现这情况还真不是我一个人遇到。不少人都反映速腾的前保险杠,相对来说,似乎是比较“娇气”。小的剐蹭,可能就需要喷漆甚至修补。稍微严重点的撞击,可能整个都得换。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让人心疼的问题——价格。你别看它只是个塑料件,一旦需要更换,去4S店问一下原厂件的价格,那数字能让你倒吸一口凉气!真是贵得离谱!一个光秃秃的塑料壳子,加上喷漆的费用,动不动就得好几千。如果伤到了里面的雷达、雾灯或者其他支架什么的,那费用更是蹭蹭地往上涨。感觉这个小小的零件,瞬间就变成了“吞金兽”。
没办法,原厂件太贵,于是目光自然就转向了副厂件。市场的力量嘛,有需求就有供给。副厂的保险杠那真是五花八门,价格从几百块到一两千不等。便宜是真便宜,诱惑力巨大。但是,副厂件的质量嘛,用过的朋友都懂,参差不齐。有的看着还行,装上去接缝总是感觉有点怪,不如原厂的那么吻合。喷漆也考验技术,能不能做到零色差,得看喷漆师傅的本事和运气。更关键的是,你总担心它的材料强度够不够?真要是再来一下,它的吸能效果能不能达到原厂的水平?这毕竟是安全件啊,虽然是覆盖件,但它承担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省了钱,心里总有点不踏实。
所以,摆在很多速腾车主面前的就是个两难选择:要么咬牙掏大价钱换原厂的,肉疼;要么冒点风险用副厂的,省钱但担忧。这种选择题,做起来真的挺煎熬的。
想想也是,现在很多车的保险杠,设计得越来越复杂,上面集成了各种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清洗装置、装饰条等等。这些小东西一旦在碰撞中损坏,维修起来更是麻烦,而且往往不能单独更换某个小零件,可能得捆绑更换一个更大的总成,费用自然也就水涨船高。速腾也不例外,特别是高配车型,前保险杠上的那些“眼睛”,那可都是钱啊!一个不小心蹭到,可能就不是几千块的事儿了。
这几年下来,我算是把“停车要小心”、“宁慢勿快”这些真理给实践了个透。尤其是小区、停车场这种地方,真是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到那些新手司机小心翼翼挪车,我真是太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了。那不仅是在挪车,那是在守护自己的钱包!
从一个前保险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汽车制造成本的权衡,看到了维修市场的乱象,看到了车主实实在在的用车成本。大众速腾确实是辆不错的家用车,保有量大,开的人多。但它的某些“脆弱”之处,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昂维修费用,也是让不少车主头疼的地方。
你看,一个简简单单的前保险杠,它不仅仅是车身的一部分,它承载了车主的小心翼翼,承载了剐蹭后的心痛,承载了维修时的纠结,承载了对配件价格的吐槽,甚至还影响着车辆在二手市场的残值(你说你前杠换过?是不是出过大事儿啊?)。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辆速腾小心翼翼地拐弯、入库时,它可能不是司机技术不好,它可能只是在珍爱它的前保险杠,在守护自己的血汗钱。这种感觉,开过、修过、肉疼过的人,才懂。
希望未来的车,能在安全性和易维修性/经济性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吧。别让一个前保险杠,成为车主心头永远的“痛”。嗯,就是这么点儿事儿,关于大众速腾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前保险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