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
买车日记分享平台

一次看全!探索大众汽车全部车标的视觉进化与故事

嘿,聊聊大众车标呗?就是那个大大的“VW”叠在一起,外面套个圈儿的那个。太熟悉了是吧?几乎在哪条街上都能瞅见,感觉它就像汽车世界里的一个老熟人,低调,但存在感爆棚。不过啊,别看这个标志现在看着挺简洁干练的,它这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和它自己本身的变化,可比你想象的要精彩、要折腾得多!今天咱们就来一次把大众汽车的“全部车标”捋一捋,看看这个经典符号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说“全部车标”,可能有点儿夸张,毕竟大众集团旗下品牌那么多,奥迪、斯柯达、保时捷……它们都有自己的专属标志,个个响当当的。但咱今天这篇儿,主要聊的还是“Volkswagen”这个核心品牌,也就是咱们最常见、最普遍意义上的那个“大众汽车”的标志。它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众汽车全部车标

你想想看,大众最早是为德国人民造“国民车”起家的,那时候还没二战呢。那个时候的标志,据说设计灵感来自一个叫弗朗茨·克萨韦尔·赖姆施皮斯(Franz Xaver Reimspiess)的工程师,他在一个设计比赛里赢了。最初的标志,你能想象吗?它不是简单的圆形,而是有点像齿轮状的外圈,里面才是那个VW。而且据说早期还有点儿纳粹的鹰徽元素在里面,后来二战结束,盟军接管了,这个标志肯定就得改,那些不太好的印记必须得去掉。那时候英国人管着厂子,标志就变得更简洁了,去掉了齿轮,变成了咱们熟悉的那个圆形外框,里面是VW。

我个人觉得,二战后那个阶段的标志,带着一股子刚从废墟里爬出来的朴实劲儿,但又不失工业的严谨。没有花哨的装饰,就是那个核心的VW,扎扎实实地摆在那儿。

再往后走,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甲壳虫风靡全球那会儿,大众的车标也算是跟着这张“名片”传遍了五湖四海。那个时候的车标,虽然基本轮廓没变,但材质、细节上肯定有所迭代。你想,老甲壳虫那个圆润的造型,配上车头那个圆圆的VW标,简直绝配,透着一股子可爱又可靠的感觉。

到了七八十年代,大众推出了像高尔夫、帕萨特这些更现代的车型,标志也跟着时代审美在变。我记得看一些老照片或者修复得比较好的老车,那时候的VW标,感觉颜色会更鲜艳一些,可能是蓝色的底儿更亮,白色的VW也更突出。而且材质上可能也开始用塑料镀铬啥的了,没那么沉甸甸的金属感了,但视觉上更醒目。

进入九十年代,大众车标开始往“立体感”上靠了。尤其是到了千禧年之后,你看那时候的新宝来、帕萨特B5这些车,车头的标志做得特别有光泽,带着明显的3D效果,边缘是那种圆润的立体,里面的VW也像浮在蓝色的底儿上一样。灯光一照,bling bling的,挺提气儿的。那个时候,很多汽车品牌都流行这种立体的、有金属质感的车标,显得高级、有质感。大众也顺应了这个潮流,把自己的经典标志“膨胀”了一下。

说实话,我个人对那个3D立体的蓝色VW标,是挺有感情的。可能是因为它陪伴了我们很多年,满大街都是。总觉得它看着挺饱满、挺稳重的,跟大众车型给人的感觉挺搭的——可靠、有点儿德系的那种“扎实”。

然而,时尚这玩意儿是轮着来的,或者说,时代变了,审美和需求也跟着变。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数字化时代啊!手机屏幕、网页、App界面,到处都是平面的世界。如果一个车标在这些地方显示出来还是个立体、有阴影、有高光的,就显得有点儿过时、有点儿“沉重”了。

所以,大概是2019年还是2020年吧,大众又一次“大刀阔斧”地改了标志。这次可是真的“扁平化”了!一下子把所有的立体效果、高光阴影都给“压”平了。新的标志,线条更细,颜色也更简约,主要是黑白灰或者蓝白灰这种组合,没有以前那种亮闪闪的感觉了。

刚看到这个新标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都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是:“咦?怎么感觉有点儿单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成本降低了。但这背后是有逻辑的。扁平化设计更适合在各种媒介上传播,尤其是在线平台。它更清晰、更易于识别,而且显得更现代、更“轻”。想想看,你手机App里大众的图标,或者汽车中控屏上的显示,扁平化的VW标是不是看着舒服多了?它代表着大众品牌向数字化、年轻化、更环保(你看它现在力推ID.系列电动车就知道了)方向转型的决心。

除了这个主标志的演变,大众其实还有一些变体或者特定用途的标志。比如,你知道吗?早些年在一些柴油车型上,大众的标志可能带有一些特别的标识,或者在一些性能车型、赛车上,标志的配色或者细节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些都还是基于那个经典的VW骨架。

还有就是新能源时代了。大众推出了ID.系列纯电动车,这个系列的车标有没有变化?你仔细看看,ID.系列车型的方向盘上、车头、车尾的VW标,基本还是那个扁平化的新标,但在细节上,比如发光效果、材质选择上,可能会和燃油车有所区别,更强调科技感和未来感。有些概念车上的标志甚至做得更具未来感,线条感更强,或者有独特的背光效果。

所以你看,一个简简单单的“VW”套个圈儿,背后承载了多少东西?从最初的“国民车”梦想,到经历战争洗礼后的重生,再到风靡全球的经典时代,然后是拥抱现代科技的立体时期,直到现在迈向数字化和电动化的扁平时代。每一次标志的变化,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大众品牌所处的历史时期、它的技术发展、以及它想要传达给世界的理念。

对我来说,大众的车标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符号,它就像一部微缩的汽车史。看着它从有点儿笨重的立体变成现在的简洁利落,就像看着汽车行业从纯机械的时代,一步步走到今天智能互联、电力驱动的新纪元。

未来大众的车标还会不会变?肯定会啊!科技发展那么快,谁知道以后汽车会长什么样?也许车标会变得完全数字化,能显示信息?也许会根据车辆模式改变颜色和形态?脑洞可以开得很大。但我想,不管怎么变,那个“V”叠着“W”的经典骨架,多半还是会保留下来,毕竟那是大众的根儿,是它最核心的识别符号,也是无数人心中对这个品牌最深刻的记忆点。

下次你在街上看到一辆大众车,不妨多看一眼它车头的标志。想想它可能属于哪个年代,带着什么样的故事。这可比光知道它是个大众车有意思多了,不是吗?这就是探索大众汽车“全部”——或者至少是它核心部分的——车标所带来的小乐趣。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