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日子越来越好,车子也越来越多。大众开始“下凡”,也开始“分身”。Polo来了,圆头圆脑的,比老三样秀气多了。它给我的感觉,就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或者刚组建小家庭城市代步的灵活选择。小巧,好停,油耗也不高。它不像桑塔纳那样带着历史的厚重,更像一个活泼的小精灵,穿梭在越来越拥堵的城市里。把它归为“城市小精灵与青春的敲门砖”,我觉得挺贴切。
再往上走,就是高尔夫了。这车挺微妙的。你说它是家用吧,两厢造型总显得比同级的速腾精神一点。你说它运动吧,大多数版本也就是个买菜车水平。但它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特别是第六代、第七代高尔夫,街上能见度超高,改外观的、改动力的,啥样都有。而且,别忘了那个信仰图腾——GTI。红线中网,格子座椅,那是一种隐藏的激情,一种“我懂车,但我不张扬”的态度。开GTI的人,通常是有点儿闷骚的,他们享受那种在红绿灯起步时,给旁边以为它是普通高尔夫的车一个“惊喜”的瞬间。所以,高尔夫这一类,是“主流中的那点儿不甘平庸”,是“扮猪吃老虎的小钢炮(及它庞大的亲戚群)”。它是大众车型里,相对最能聊点儿驾驶乐趣和改装文化的那个。

然后是大头兵们:帕萨特和迈腾。我的天,这俩车凑一块儿,简直是中国汽车消费观的一面镜子。曾经的官车,现在的中产标配,商务出行,家庭顶梁柱。它们代表着一种稳妥,一种大气,一种“嗯,这人混得还不错”的社会符号。你说它俩开起来有多大区别?普通消费者真不一定感觉得出来。外观也是,前几年那叫一个套娃,远看真能把帕萨特看成迈腾,把迈腾看成速腾,把速腾看成宝来……简直是“大众脸盲症”的罪魁祸首。但这不妨碍它们卖得好啊!为什么?空间大,外观稳重,品牌认可度高,保值率不错,开着挑不出大毛病。它们是那种,你不知道买什么车,但买它肯定不会错的选择。这一类,是大众的销量基石,是“社会中坚的靠谱之选”。它们可能没啥个性,但它们扛起了大众在中国的半壁江山。
SUV大潮来了,大众反应也挺快。途观,当年加价排队的神车。为啥?国人喜欢高高大大的嘛!视野好,看着霸气,能装行李,逢年过节回老家也不怕烂路(虽然多数时候都在铺装路上跑)。途观及其后来的兄弟姐妹们(探岳、探歌、途昂等等),构成了大众的SUV家族。它们延续了大众一贯的实用主义,把轿车的成功模式复制到SUV上:空间够用,配置齐全,开起来稳当。这一类,就是“家庭出行的实用派与市场潮流的追随者”。它们满足了市场最普遍的需求,是大众在SUV这块肥肉上的主要收割机。
当然,大众还有一些“非典型”选手。比如曾经的CC,那溜背造型,是真的漂亮,有那么点儿轿跑的味道,可惜叫好不叫座。还有蔚揽,旅行车瓦罐迷的爱,那修长的身段,在欧洲是主流,在中国却一直是小众情调。以及那个不得不提的传奇——辉腾。大众想造豪华,想跟BBA正面刚,砸了无数钱造了这么个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顶级轿车。开出去,不懂的人以为你是大号帕萨特,懂的人嘛,可能会报以敬意的微笑(然后心里嘀咕一句“真有钱”或者“真傻”)。辉腾是大众不甘心只做普通品牌的野心具象化,也是它策略失误的一个缩影。这些车,可以归为“小众情怀与品牌探索者”。它们销量不高,但让大众这个品牌显得更丰富、更有层次感,哪怕有些尝试是失败的。
再看现在,风向彻底变了。新能源电动化席卷而来。大众呢?传统巨头转身慢,但架不住体量大,一旦动起来也是声势浩大。ID.系列来了:ID.3、ID.4、ID.6。这些车,从里到外都跟以前的大众燃油车不一样了,努力营造一种未来感。但挑战太大了!新势力们在智能化、软件、用户运营上遥遥领先,大众引以为傲的“德味”、“机械质感”在电车上没那么突出了。而且初期的软件问题、品控问题也让大众的口碑受到影响。这些ID.车,是大众在“电动化新赛道上的挣扎与希望”。它们代表着大众求生的欲望,也暴露出大象转身的不易。它们是大众面向未来的代表,但未来能否延续辉煌,还得打个大问号。
所以,要给大众汽车归类,真不能只看它自己怎么分(什么MQB平台、MEB平台、紧凑型、中型)。得从时间里捞,从人情里品,从社会现象里找。
它有“国民记忆与情怀载体”这一类,那是老三样刻下的深深印记。
它有“销量担当与中流砥柱”这一类,那是帕萨特、迈腾、途观们的市场地位。
它有“个性点缀与圈层文化”这一类,那是高尔夫、CC、蔚揽在细分市场的耕耘。
它有“未来转型与挑战者”这一类,那是ID.系列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
甚至还有“失败尝试与品牌拔高”这一类,比如辉腾,虽然市场不认可,但那是它想证明自己的尝试。
归根结底,我觉得大众汽车在中国,最核心的归类,就是“普罗大众的汽车生活缩影”。它不是某个小众的狂欢,它是最广泛的那个选择。它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普通中国人从自行车到汽车的出行变迁,它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它是马路上最司空见惯,也最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它不是最高大上的,不是最便宜的,不是性能最强的,不是最智能的。但它就像我们生活里那些最常见、最可靠、也最平淡的物件儿一样,默默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它是那种,你骂它套娃,骂它加价(过去),骂它简配,但要买车的时候,还是会把它列入备选清单的品牌。
这种复杂而普遍的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归类。大众汽车,它就是“大众”本身。是这个词在中国,关于汽车语境下的,最生动、最具体的注释。它不仅仅是车,它是我们时代进程里,一个再鲜活不过的样本。
这,就是我对大众汽车的归类。带着点儿烟火气,带着点儿个人色彩,但我觉得,比那些冰冷的车型表格,可能更能触及到这个品牌在咱们心里头,真正的分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