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真注意到这辆车,还是在某个周末,陪朋友去二手车市场晃悠。朋友想找个代步车,预算有限,又要能装点东西。销售指着角落里一辆蓝色的,说:“喏,Lavida两厢,1.4T的,高配,公里数不多。”当时我就愣了一下,Lavida?两厢?脑子里都是那副标准的三厢轿车模样,突然看到这个“屁股”短了一截的,感觉有点奇妙。说它好看吧,也没到惊艳的程度;说它丑吧,倒也不至于。就是,挺……大众的。
但拉开车门,坐进去,感觉就不一样了。前排还是那个熟悉的大众味儿,硬塑料,但装配挺扎实,该有的按钮都在该在的位置,非常务实,或者说,平庸。可当你目光扫到后座,再打开后备箱,嘿,惊喜来了。空间!这小家伙的空间利用率,真不是吹的。后排腿部尚可,坐俩大人没问题,挤仨短途也勉强凑合。但关键是那个后备箱。掀背式的设计,开口大,里面平整,而且后排座椅还能放倒。当时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各种画面:去宜家拉个小柜子?没问题。去超市囤一周的口粮?小菜一碟。甚至郊游带个折叠自行车?好像也能塞得下。瞬间觉得,哇,这才是两厢的精髓啊,实用性爆棚。

朋友当时也挺心动,围着车转了两圈,踢了踢轮胎,又坐进驾驶位感受了一下。他说,方向盘手感不错,比他之前开的老飞度沉稳。1.4T的发动机,数据上看着挺精神的,实际开起来怎么样?销售说出去溜一圈。坐在副驾,起步,加速,感觉这台小排量涡轮机还挺积极的,没有想象中那么肉。深踩油门,转速上来,动力输出也算流畅,在城市里超个车并个线,绰绰有余。底盘还是大众那种硬朗的风格,过个减速带,“砰砰”两声,有点颠,但车身姿态保持得挺好,不松散。嗯,典型的大众调校,稳,但缺乏一点点乐趣。
不过话说回来,买这车的人,谁是为了乐趣呢?不就是图个省心、能装、牌子硬嘛。在很多人心里,大众两个字就代表着“不会错的选择”。尤其家里长辈,一听说是大众,立马放心一大半。这种品牌光环,有时候比产品本身的影响力还要大。而Lavida呢,作为上海大众的销量支柱,更是把这种“神车”光环发挥到了极致。而两厢版本,则是在这个神车框架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放弃一点点视觉上的“稳重感”,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大空间和便利性。
当然,它也不是没缺点。内饰的廉价感还是有的,虽然装配好,但摸起来、看起来就是硬邦邦的塑料。隔音嘛,高速上风噪、胎噪有点明显。悬挂偏硬,遇到烂路还是挺遭罪的。但这些缺点,在它的价格和实用性面前,似乎又没那么难以接受了。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家庭取向、注重实用的车型,给你豪华车的体验。
在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停车是个老大难问题。两厢的车身通常比三厢短一些,虽然Lavida两厢的车身长度不算特别短(毕竟是基于轿车平台改的),但总归在一些狭小车位里,会比同款三厢车稍微从容一点点。加上掀背尾门,在装卸大件物品时,那个便利程度是三厢车没法比的。想象一下,周末搬家,三厢车可能需要来回跑两趟,这辆两厢Lavida说不定一趟就搞定,节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实打实的。
有人可能会说,花这个钱,买个日系飞度啊致炫啊什么的,空间更大,油耗更低。确实,各有各的优势。但大众的牌子,Lavida的市场认可度,加上相对扎实的驾驶感受(虽然无趣),以及那个心理上的“德味”加成(哪怕它其实很中国特供),让它在特定人群心中,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尤其是对那些从老桑塔纳、老捷达一路开过来,或者受父辈影响的消费者来说,大众情结,根深蒂固。
所以,上海大众Lavida两厢,它不是为小资情调设计的,也不是为驾驶激情而生。它是为那些精打细算过日子、看重实用胜过一切、同时对品牌有一定认可度的人准备的。它默默无闻地承担着运输工具的角色,装载着一家人的生活,周末的采购,也许还有一些小小的梦想。它就在那里,不炫耀,不张扬,只是可靠地存在着。它也许无聊,但它有用。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用”本身,就是最大的优点了。
我那位朋友后来没买那辆二手的Lavida两厢,他转头去看了辆二手SUV,觉得视野高,更适合他。但那辆蓝色的两厢Lavida,却在我心里留下了个印记。每当在路上看到它,尤其是看到它宽大的尾门下,塞满了货物时,总会觉得这车,还挺酷的。它的酷,不是外形的犀利,不是性能的强劲,而是那种,朴素、实用、充满生活气息的韧劲儿。它不是焦点,它是生活本身的载体。它就是上海大众Lavida两厢,一个,嗯,非常大众的,两厢车。它可能不是你的菜,但你不能否认,它活得,而且活得挺好,活在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普普通通的家庭里。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