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
买车日记分享平台

我的大众,那些年我在4S门店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说起大众的4S门店,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通常不是展厅里那些锃光瓦亮的新车,虽然它们确实很吸引人。更多时候,是售后服务区门口,那扇沉重的自动门,以及门里头略显冰冷、效率至上的空气。作为一名,姑且算得上是“资深”的大众车主吧,这些年跟各大城市的“上汽大众”或“一汽-大众”的4S店打交道,那经历,嘿,真能写本书。

不是总去,但只要去了,就得做好心理准备。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去医院,你知道自己需要服务,但过程嘛,往往不像你想的那么顺畅,而且,兜里的钱肯定是要少一大截

大众的4s门店

你把车开进售后服务通道,一股特有的味道——混合着机油、轮胎橡胶和清洁剂的味道——扑面而来。然后,一个穿着统一制服的小哥走过来,手里拿着pad,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这是你的服务顾问。他们通常都很忙,一人对接好几台车。你要把你的问题、你的需求,一股脑儿地跟他交代清楚。他们边听边在pad上点点点,偶尔抬头看你一眼,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我懂了,但最后怎么修、花多少钱,还得看情况”的深邃。

开单子,这个环节,我个人觉得是整个流程里最考验人的开始。基础保养,比如换机油机滤,价格是明明白白的,虽然比外面贵不少,但图个放心嘛。可要是遇到点别的毛病,比如发动机故障灯亮了,或者底盘有异响,那恭喜你,进入了“未知领域”。服务顾问会说“我们先帮你检查一下”,然后给你报一个初步的检查费用。这个费用通常不高,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支出还在后面等着你。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大众4S店的休息区,大同小异。几排沙发,中间摆个茶几,上面偶尔有几本过期杂志。电视机里呢,雷打不动地放着大众最新的广告片,什么途观L啊、迈腾啊,反复播放,听得你耳朵都要起茧。有免费的咖啡和水提供,但这不足以缓解你内心的焦虑——尤其是当等待时间超过预报的时候。看着门口进进出出的其他车主,大家脸上都写着相似的表情:一点点烦躁,一点点无奈。

高潮往往出现在你坐立不安刷手机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一看是4S店的号码。心里咯噔一下,经验告诉我,通常没什么好事儿。电话那头,服务顾问的声音带着点“专业”的腔调:“王先生/女士是吧,您的车我们检查了,除了您说的那个问题,我们还发现……(此处省略100字,通常是各种建议更换的零件,什么刹车片磨损严重啦,轮胎快不行啦,火花塞老化啦等等)……这些问题都挺重要的,我们建议您这次一块儿处理了,为了您的行车安全。”

听着这一连串的“建议”,你脑子里飞速计算: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换?现在换划算吗?不换会不会有什么风险?服务的顾问说得那叫一个“真诚”,但你总感觉有股劲儿在推着你往“多花钱”的方向走。这就是所谓的“增项”。有时候是必要的,有时候嘛……就很难说了。你可以拒绝,但拒绝之后,总感觉服务顾问的态度会微妙地变化一下。最终,大部分人还是会在半推半就中,签字同意了其中的一部分项目。预算?不存在的,那只是个美好的设想。

等车修好,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了大半天,甚至一两天。去结账,看到最终的费用明细,那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是身体被掏空,但又松了一口气——总算搞定了。掏钱的时候,心都在滴血,但面上还得维持平静,甚至要感谢一下服务顾问。

拿到车钥匙,服务顾问会领你去车边,大致给你说一下做了哪些项目。有时候车子会被洗干净,油光锃亮,看着心情会好一些。但更多时候,只是修好了事儿。启动车子,开出去,心里默默祈祷:这次修的,可一定要管用啊,短时间内可不想再来了。

你说大众的4S门店到底怎么样?一言难尽。它有其优势,比如配件的原厂保证,技师理论上更专业(虽然实际操作中也遇到过不靠谱的),服务流程也相对规范。但缺点同样明显:价格高等待时间长,总感觉在推销各种服务和配件,而且,那种人情味儿,确实比较淡薄。每次去,都感觉像进了一个精密计算过的商业空间,目的是让你心甘情愿地为他们的服务和产品买单。

所以啊,去大众的4S门店,对我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有问题→预约→硬着头皮去→经历流程→掏钱→开走→然后期待下次去的时间间隔能越长越好。这大概就是大部分普通车主,跟4S店之间,最真实的关系写照吧。它不是完美的,甚至有点让人爱恨交织,但为了那台跟着你东奔西跑的大众车,你好像也别无选择。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