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大众,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那感觉真是挺特别的。你懂的,桑塔纳、普桑、老帕萨特B2,这些车当年满大街跑,是“高级”的代名词,但后来慢慢就成了“皮实耐用”、“国民轿车”的象征。特别是桑塔纳,说它是低价车吧,当年可不便宜;说它不是吧,后来产量大了,价格下来了,加上那简直是“开不坏”的口碑,它确确实实成了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那会儿,它就是低价里的王者,是能给你安全感的那个大众标。
可现在呢?市场完全变了。各种国产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配置高得吓人,价格还一个比一个低。在这种环境下,上海大众的“低价车”还能打吗?它代表的还是那种老实巴交、勤勤恳恳的品质吗?还是只是套了个壳子,想继续吃点老本?

我最近正好琢磨这事儿呢。不是想买,是身边有朋友在看车,预算有限,但心里头还是有点“大众情结”。他们就问我,现在上海大众那些相对便宜的车,比如什么Polo啊,或者像之前的桑塔纳那个级别的(虽然桑塔纳停产了,但它那种定位的车还在啊),还值得考虑不?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还是当年出租车司机师傅开着普桑,那发动机声儿,嘎啦嘎啦的,方向盘沉得跟啥似的,内饰?就别提了,硬邦邦的塑料,除了方向盘、仪表盘,也没啥了。但那车,就一个字:抗造!真的,见过多少普桑拉了十几二十年,报废了还在路上跑的段子?那可不是吹的。那时候的低价,是工艺简单但用料扎实、设计保守但可靠性高换来的。
现在再看上海大众那些所谓的“低价车”,比如现在的Polo Plus。车是变好看了,内饰也现代化多了,有屏幕了,有各种电子辅助了。这不是进步吗?当然是。但总感觉少了点当年的那个“味儿”。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不跟你玩虚的,就靠最基本的机械素质硬刚”的精神。现在的车,尤其是在低价位段,太容易被各种眼花缭乱的配置吸引眼球了。屏幕大不大?喇叭多不多?有没有全景天窗?这些东西,说白了,是锦上添花,但对于一辆代步工具的核心——皮实、耐用、故障率低——有多大帮助?
我去看过Polo Plus的实车。坐进去,感觉确实比老Polo大了点,但也就那么回事儿。内饰设计挺大众的,规规矩矩,没什么惊喜,塑料感依然是有的,甚至我觉得比以前大众车那种硬塑料还没质感,有点发“脆”。方向盘手感倒是还可以,但总觉得少了点以前大众那种沉甸甸的,握着心里踏实的感觉。关门的声音?唉,跟当年普桑那个“嘭”的一声没法比,现在更像是个“嗒”的声音,听着有点单薄。
开起来呢?找机会试驾过一次。1.5L的自吸发动机,动力就是那种“佛系”的,起步不急不躁,上了高速想超个车得提前想好。但平顺性倒是没得说,匹配的变速箱也挺成熟的。底盘嘛,还是有点大众的感觉,比很多同级别日系车要扎实一点,过弯侧倾控制得还行,但遇到烂路,过滤震动就没那么从容了,有点硬邦邦的。噪音控制?速度一上来,风噪胎噪就有点明显了,跟更高一级别的车型完全没得比。
那它的优势在哪儿?我觉得,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上海大众的低价车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
首先,那个品牌光环还在。你别不承认,在大众化认知里,“大众”这个标还是意味着一定的品质保证。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或者对汽车不太懂的小白,他们可能觉得买个大众最保险,不容易出问题,卖二手也能保值点。这种心理账户里的价值,是很多新品牌短时间比不了的。
其次,它的机械成熟度高。虽然动力总成没啥惊喜,甚至有点老旧,但架不住它成熟稳定啊。很多技术用了十几年了,大毛病少,小毛病的路子也被摸清楚了。对于那些完全不想操心,买了车就想安安稳稳开个十年八载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像有些新车,配置花哨是花哨,但开个一两年就可能出点小毛病,虽然不影响开,但烦心啊。
还有就是驾驶感受的“大众味儿”。虽然变淡了,但那种方向盘的指向性、底盘的整体感,跟同级别的很多车比起来,还是有那么点“德系”的影子在。对于一些喜欢这种感觉的人来说,哪怕动力弱点、内饰差点,也愿意买单。
但是,话说回来,现在市面上同等价位的选择太多了。很多国产品牌的车,配置高得吓人,大屏幕、全景影像、各种L2级别的驾驶辅助,你能想到的几乎都有。空间可能更大,设计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甚至在动力上,很多1.5T、1.4T的发动机数据也比大众这些低价车要好看。而且,现在国产品牌的质量也上来了,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粗制滥造的印象了。
所以,如果你是个实用主义者,预算有限,买车就是为了代步,对配置没那么高要求,更看重稳定可靠,而且心里还有点“大众情结”,觉得大众标开出去心里踏实,那上海大众的低价车可以考虑。它就像一个老实本分的同学,成绩不是最拔尖,但从不惹事,按部就班。
但如果你是配置控,喜欢各种新科技,追求大空间和更强的动力表现,或者想花最少的钱买到“看起来最值”的东西,那我觉得你应该去看看其他品牌的车。同样的钱,你能买到配置更丰富、甚至动力更好的车型。
在我看来,现在上海大众的低价车,更多的是在吃品牌溢价的老本。它不再是当年那个“低价但物超所值”的国民神车了,它只是一个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依靠品牌惯性,提供一个“还算可靠但缺乏亮点”的选择。它没有当年桑塔纳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皮实到极致的精神,也没有现在很多国产品牌那种“堆配置、拼性价比”的魄力。它有点像是夹在中间,想保持身段,又不得不向下看。
所以,到底能不能买?取决于你的需求和你的价值观。如果你要的是那个标,要的是省心耐用,不折腾,那它是OK的。但如果你对车的期待更高,想要新鲜感、想要高配置、想要更强的动力,那它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
别指望它给你当年桑塔纳那种情怀,那是个逝去的时代。现在的它,更像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有点小倔强但又不得不向市场妥协的“大众脸”代步车。它没有那么惊艳,但也还没到让人完全放弃的地步。只是在它面前,你有太多太多其他更好的、或者说更符合“性价比”定义的选择了。
在我个人这儿,如果纯粹从产品力看,我会更倾向于选择一些配置更高、设计更新颖的国产品牌同级别车型。但我也理解,为什么还是有人会为了那个“VW”标,心甘情愿地掏钱。这大概就是品牌的力量吧,哪怕是在低价位,也依然能发挥余热。只是这股热,感觉不如以前那么烫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