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
买车日记分享平台

深入解析:大众新型车子现在开起来是个什么感觉?

哎呀,最近身边啊,只要一聊到车,大众这俩字儿总是绕不开的。尤其那些个“新型车子”,哎呦喂,话题真不少!你看,以前大众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个“神车”嘛,皮实、耐开,哪儿哪儿都是它,路上跑得最多的,十有八九带个VW标。但现在呢?新能源大潮一来,整个汽车圈儿都跟煮饺子似的,咕嘟咕嘟往外冒新东西。大众嘛,这么大的体量,肯定得动起来啊!这不,它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号,特别是那个ID.系列,晃眼得很。

那这“大众新型车子”,究竟是个啥玩意儿?开起来坐起来,跟咱们印象里的老大众,到底还有没有关系?说实话,我最近也琢磨这事儿,有机会去店里看了看,也跟几个开了新大众的朋友聊了聊。我的感觉嘛,挺复杂的,不像以前那么“纯粹”了,但也有它的新花样。

大众新型车子

先说最扎眼的,那个ID.系列。这玩意儿跟以前的大众,根本不是一个路数!你想想以前的速腾、迈腾,是不是都方方正正的,规规矩矩的?ID.呢,圆润得跟个大号鼠标似的,或者说像个…嗯,某种未来小车?外观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觉得挺Q挺可爱的,也有人觉得失了大众原有的那种“德味儿”或者说“稳重感”。

坐进去,嘿!这不就是个大平板电脑加俩沙发嘛!屏幕是真的大,中控那块儿恨不得把啥都塞进去。物理按键少得可怜,几乎全触控。第一次坐进去,你得找半天空调在哪儿调,音量在哪儿拧(哦不对,是摸)。说实话,这个操作逻辑,我觉得有点儿反人类。开车嘛,有时候就得盲操作,手往哪儿一伸就知道是啥,现在你得盯着屏幕找图标,多危险啊!而且那个触控条,晚上不开背光根本看不见,白天强光下又反光,体验真不咋地。

但是呢,它也有吸引人的地方。内饰设计确实简洁,感觉空间一下子就大了。氛围灯搞得挺炫,晚上坐车里,气氛拉满。而且很多小细节,比如那个换挡的“小把手”,还有那个可以滑动的仪表盘,都挺有意思的,能看出来设计师想玩儿点儿新的。

那开起来怎么样?电动车嘛,最大的特点就是顺,真顺!没有发动机的嘶吼,没有换挡的顿挫。油门下去,那一下加速是挺窜的,响应特别快,市区里超车变道,贼给力。这方面确实比燃油车有优势。方向盘手感嘛,大众一贯的那个感觉,不轻不重,指向性也还行。

但是,开习惯了老大众的人,可能会觉得少了点儿啥。老大众那种底盘的“厚重感”、悬挂那种“韧劲儿”,就是压过个井盖儿,你知道它在那儿,但不会把你颠散架那种感觉,在ID.上嘛,说实话,少了一些。它更像是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那种轻快感,底盘不是说不好,但就是跟以前那个“德味儿”不太一样了。有人喜欢这种轻快,觉得舒服,有人就觉得“飘”了,不那么“贴地”。

再说说那个智能驾驶辅助,宣传得挺厉害的。L2啊啥的。但实际用起来呢?有时候车道保持拉扯得挺明显,自适应巡航刹车也挺急的,不像有些新势力或者日系车那么柔和。感觉还是刚入门的水平,或者说还在学习阶段吧。

而且,不得不提的就是小毛病的问题。新能源车本来软件就多,ID.刚出来那会儿,各种车机死机、黑屏、功能失效的吐槽可不少。虽然现在可能好点儿了,但这个印象还在。你想啊,以前买大众,图的就是个省心耐用,开个十年八年问题不大。现在冒出这些软件问题,就让人有点儿犹豫了。

除了ID.系列,大众也没放弃传统的燃油车啊。什么新款的朗逸啦、速腾啦、帕萨特啦,还有探字辈儿的SUV们,也都一直在更新。这些车呢,外观内饰也在往年轻化、科技感上靠。屏幕也大了,按键也少了。动力总成还是那些熟悉的配方,什么1.4T、1.5T、2.0T。

开这些新的燃油大众,感觉还是有点以前大众的影子的。比如那个EA211发动机,配合DSG变速箱,开起来还是那个味儿,就是低速可能偶尔还有点儿闯动,高速挺稳的。底盘嘛,相比ID.系列,感觉还是更接近以前的大众,那种扎实感还在,但好像也稍微软了点儿,为了舒适性妥协了一些。

内饰方面,虽然屏幕大了,但整体布局还是比较规矩的。能摸到的地方,材质跟ID.比,可能…也差不多?甚至在一些细节上,我觉得老款燃油大众的质感反而更好点儿。新的,可能是为了拉开跟ID.的差距,或者为了控制成本?不好说。

那这些新的燃油大众,卖点是啥?我觉得还是那个“惯性”吧。很多人认大众这个牌子,觉得可靠,保值率也还行。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新能源车,有里程焦虑的,没固定充电桩的,或者就是喜欢燃油车感觉的,这些新燃油大众还是他们的选择。它们在努力变得更“现代”,但骨子里还是那个传统汽车。

所以你看,现在说“大众新型车子”,得掰开了说。ID.系列是完全不同的赛道选手,代表了大众拥抱新能源的决心,它有新意,有科技感,开起来是电动车的平顺和加速快,但丢失了一些老大众的“味道”,而且软件和操作体验还需要打磨。而新的燃油大众呢,更像是在老路上继续修修补补,加点儿新配置,改改外观,内核还是熟悉的,适合那些求稳、不愿尝鲜新能源的人。

买哪个好?这得分人、得分需求、得分预算。如果你是科技尝鲜派,主要在市区通勤,家里或者单位能充电,那ID.可以考虑,但得忍受它那些个操作槽点和小问题。如果你还是信赖燃油车,或者经常跑长途,那就看看那些新的燃油大众,它们依然是靠谱的选择,只是别指望它们能给你带来什么颠覆性的体验。

总之啊,现在的大众,给我的感觉就是努力在变,但还没完全找到那个点。它既要保留自己几十年来建立的品牌形象和用户认知,又要硬着头皮往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冲。这种转型期的产品,往往优点和缺点都挺突出。不像以前那么纯粹了,但至少它在动,在尝试。

未来会怎么样?ID.系列能不能把软件做好,把体验优化?燃油车还能撑多久?只能说,拭目以待吧。反正,买车这事儿啊,还是得自己去店里坐坐、开开,听别人说的,不如自己感受来得真实。别光看网上咋咋呼呼,亲身体验了才知道合不合适自己。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