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
买车日记分享平台

体验大众旅行班汽车:接地气的旅途与人情味儿

嘿,哥们儿,你坐过那种“大众旅行班汽车”吗?

不是那种旅游大巴,金碧辉煌,座椅恨不得能躺平,车里冷气打得足足的。也不是城里光鲜亮丽,到点就停的公交,刷个卡“嘀”一声,规规矩矩。

大众旅行班汽车

我说的那种啊,你知道的,就是那种——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上了年纪的劲儿,可能车漆都晒得发白,轮胎看着就饱经风霜,穿梭在城乡结合部,或者连接着隔壁县城、镇子与镇子之间的那种。有时候叫它“班车”,有时候叫“旅行车”,有时候就是“小客车”,名字嘛,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真切切地拉着人,拉着生活,在那些不太起眼的路上跑着。

第一次坐是什么时候呢?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赶集吧?那种感觉啊,既新鲜又有点不安。新鲜在于要到一个不常去的地方,不安是这车看着有点儿摇摇晃晃,不像家里的拖拉机那么稳当(哈哈,开玩笑)。但就是坐在那儿,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村庄,看着那些我不认识却又感觉亲切的脸,闻着车厢里混合着柴油、汗味儿,有时候还有旁边大姐刚剥开的橘子味儿,那叫一个复杂,却莫名叫人安心的味道,就感觉自己坐着这“铁疙瘩”要去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这车厢里,那是小社会啊。

你别说,坐这车的,形形色色啥人都有。

有背着鼓鼓囊囊蛇皮袋的,一看就是刚从地里忙活完,或者要去远方工地的壮实汉子。袋子里可能装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也可能装着要去异乡安身的全部家当。他们往角落里一坐,可能话不多,但眼神里那种朴实和一点点疲惫,你一看就明白。

也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放假回家或者返校。他们可能占着最后一排,嘻嘻哈哈地小声聊天,或者一人一个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脸上带着点儿刚离开家的不舍,或者对学校生活的期待,那种青春的、鲜活的气息,能把整个车厢都带得轻快点。

再有就是赶集的阿姨大妈,或者去县城看病的爷爷奶奶。他们话可能多点,嗓门也大点,一路上能从天气聊到收成,从家长里短聊到国家大事,甭管你认不认识,只要挨得近,就能插上几句。他们的包里可能装着给孩子的土特产,或者刚从医院开回来的药。他们是这条路上的常客,对哪里下车,哪里转弯,比司机都门儿清。

哦,还有那些小商小贩,提着保温桶或者纸箱子,里面装着热腾腾的包子馒头,或者一些小零食,在车上叫卖。声音不高不低,听着特有生活气息。有时候买个包子,热乎乎地拿到手里,咬一口,那滋味儿,比在任何饭店里吃都踏实。

你看,这车,看着普通,却连接了多少人的盼头和奔波?它拉着梦想,拉着生活,拉着那些沉甸甸的乡愁和新鲜的期待。

说到这车本身,也挺有意思。座椅嘛,肯定不会舒服到哪儿去,有的可能坐垫都瘪了,钢架子硌得慌。车窗嘛,夏天晒得慌,冬天可能漏风。噪音,那更不用说了,发动机那轰隆隆的声音,有时候像老牛喘气,有时候又像要冲上云霄,配合着车身的吱呀乱响,路面要是不好,那颠簸,啧啧,感觉五脏六腑都在挪位。

可你知道吗?也正是这种“不舒服”,才让人感觉真实。你坐在车里,能真切地感受到路的起伏,能听到引擎的轰鸣,能闻到外面飘进来的泥土味儿或者庄稼味儿。不像高铁或者飞机,快是快了,但感觉跟世界是隔离开的,窗外的一切都只是模糊的幻影。坐这班车,你是真真切切地在路上,在生活里。

司机师傅,那更是一绝。路线熟得跟自己家炕头似的,哪里有坑,哪里能超,哪里有人招手要上车,心里门儿清。有时候脾气可能不太好,催你快点上车,或者抱怨路不好走。但大部分时候,他们也挺有人情味儿的。看见抱着小孩儿的,会等一等。看见行李多的,会搭把手。车上有人晕车吐了,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也会找个塑料袋或者停下车让你缓一缓。他们是这条流动风景线上的灵魂人物。

路上停停走走,那也是这班车的特色。不像长途大巴只停固定的站点,这车啊,只要路边有人挥手,只要安全,司机基本都会停。有人可能只坐一两站,去镇上买点东西;有人可能坐半天,去县城办事。每停一站,都是一场小小的戏剧。有人急匆匆下,提着东西回家;有人提着大包小包挤上来,车厢里瞬间更满了,空气也更稠了。人情味儿就在这挤挤挨挨里升腾,互相搭把手放行李,给老人小孩儿让个座,陌生人之间因为这同一段旅程,有了片刻的交集。

我喜欢观察车上的人。看着他们打电话,语气里的兴奋或无奈;看着他们望着窗外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着他们和旁边的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从陌生到熟悉,也许下车就再也不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辆大众旅行班汽车,就像一个临时的容器,把这些故事、这些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汇聚起来,然后又分散开。

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身体的位移,更是情感的流动,是希望的传递,是生活的缩影。它不如高铁的速度,不如飞机的舒适,不如小汽车的私密,但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烟火气和泥土味儿。它是很多普通人生活中,最可靠、最经济、也最有故事的出行方式。

有时候,看着窗外掠过的村庄和农田,心里会突然涌起一股暖流。觉得能坐在这辆有些破旧、有些嘈杂的班车里,看着窗外真实的世界,听着周围南腔北调的口音,感觉自己是真真切切地属于这片土地,属于这种生活。那种踏实感,是坐在任何豪华交通工具里都无法比拟的。

它或许不是最快的路,但它绝对是最接地气的路。它拉着我们,也拉着这片土地上最真实、最鲜活的脉搏。

所以,下次如果在哪条不太起眼的路上,看到一辆有点旧旧的、慢慢悠悠的大众旅行班汽车驶过,不妨多看一眼。它不仅仅是一辆车,它是流动的烟火,是行走的日常,是无数普通人生活轨迹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温暖坐标。它,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啊。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