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
买车日记分享平台

揭秘一汽大众辉腾价位:它真是当年的百万帕萨特吗?

提起来大众辉腾这车啊,就跟打开个话匣子似的,尤其是一说到它的价位,那故事就来了。说实话,这车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挺特别的存在。不像那些BBA(奔驰宝马奥迪),大街上晃一眼就知道大概什么级别,这辉腾,你得“懂”。嗯,就是那句烂大街但又深入人心的——“懂的人自然懂”。可懂不懂的,当年它那价格,可是实打实地让人愣住了。

百万帕萨特?这外号怎么来的?

一汽大众辉腾价位

得,这外号就是它价位最好的注脚。你想啊,当年一汽大众卖帕萨特,那是个走量的车,家喻户晓。突然跳出来个“大众”标的车,长得跟帕萨特不能说一模一样吧,至少有那么点神似,尤其是对不太研究车的普通人来说,远远一看,“咦,这不是帕萨特吗?” 结果呢?一问价钱,嗬!起步就是七八十万,往上百万、甚至一百二三十万去了!这搁当年,那可真是天价了。一百多万,你都能买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了,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豪华D级车?你一个挂着“大众”标的,凭啥卖这价?

所以,“百万帕萨特”这外号,与其说是嘲讽,不如说是一种诧异和不理解。它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辉腾定位与价格的割裂感。明明是个大众,却卖出了豪华品牌的顶配价,甚至超豪华品牌入门的价位。这能不让人议论吗?

当年的辉腾,价位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咱们掰扯掰扯当年,也就是它刚出来那会儿(比如2002年全球首发,国内引进后)。想想看,那个年代,汽车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百万级的车更是凤毛麟角。能开S级、7系、A8的,那绝对是非富即贵。而辉腾,一脚就踏进了这个圈子。

它当时的价位区间啊,记得从搭载V6发动机的低配,也就七十多万,一直到W12发动机的顶配,轻松破百万,奔着150万去了都有可能,看你选什么配置。你别小看这七八十万起步,对当时的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了。更别提那些上百万的型号,那可是真金白银,甚至当年能买个小户型房子了。

为啥这么贵?大众给出的理由一大堆:手工打造(部分环节)、透明工厂顶级用料(皮子啊、木饰啊,那真不是盖的)、超强静谧性(据说行驶时车内安静得能听见手表走字)、各种黑科技(比如空调出风口是隐蔽的,不直吹人,还有那个可以自动调节的空气悬挂)。尤其它那个底子,跟宾利欧陆GT、飞驰是共享平台的,这血统听着就高大上。

所以,从制造成本和技术含量上讲,辉腾卖得贵,是有它的道理的。它是大众集团当年为了向上突破,拉高品牌形象,跟豪华品牌正面刚的“心血之作”。是费迪南德·皮耶希(大众集团前董事长,牛人一个)的“皇帝的新衣”——他要求造一辆最好的车,不计成本。

可市场不买账啊!

问题就在这儿了。你投入再多,技术再好,到了市场这关,还得看消费者认不认。大家一看,这不还是大众吗?虽然我知道大众也造好车,但你跟奔驰宝马奥迪放一块儿,凭啥选你?品牌认知度上,大众在豪华车领域是空白啊。人们习惯了大众是造捷达、桑塔纳、帕萨特的,突然跳出个百万级的辉腾,这弯儿拐得太大,很多人没跟上。

这就导致了辉腾当年的销售情况,嗯,挺挣扎的。虽然有些低调的老板、政府官员或者真正懂车的人会买,看中了它的内敛和高品质,但从整体销量来看,跟同价位的BBA比,那真是零头都不到。大众花了大钱,结果卖得不好,每一辆卖出去的车,可能都是在亏钱。这也就是为啥后来辉腾停产了,太烧钱了。

风水轮流转:二手车市场的辉腾价位

好,咱们把时间快进到今天。当年的“百万帕萨特”,现在怎么样了?

这就到了辉腾价位故事的下半场,也是最有戏剧性的部分。因为新车卖得不好,保有量小,加上品牌定位的尴尬,辉腾的保值率简直可以用“崩塌”来形容

你猜猜,当年上百万的车,现在在二手车市场能卖多少?

当然具体车况、年份、里程、配置都有影响,但大体来说,十年前的辉腾(比如2010-2013年左右的型号),品相不错的,可能也就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对,你没听错,当年买它能换套房,现在只能换个好点儿的代步车了。甚至一些年头更长、里程更多的,十万块都有可能拿下!

这简直是断崖式下跌!对当年的车主来说,绝对是割肉。但对现在想尝鲜、有点情怀、或者想花小钱办大事的人来说,这价格就太有吸引力了。花个二三十万,买辆当年身价百万、开起来质感顶级、内饰用料甩开现在很多豪车几条街的D级轿车?听着是不是有点香?

可别光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揍。

这个价位,听着诱人,但你得清醒。二手辉腾的维护成本可一点不“帕萨特”。这车毛病可能不多,但一旦出问题,配件贵、工时贵那是出了名的。当年百万级的车,配件自然是百万级的价格体系。修起来动辄大几千上万块,那都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像空气悬挂、W12发动机这种,一旦出问题,修车钱可能比车本身都贵。

所以,现在聊辉腾的价位,不再是当年“为什么这么贵”的疑问,而是变成了二手市场“这个价格买划算吗?养得起吗?”的纠结。它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象征,变成了一个需要仔细衡量风险的“情怀之选”或者“潜在的巨坑”。

我的看法呢?

我觉得辉腾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碰上现实壁垒的案例。大众想造一辆最好的车,用堆料、用技术、用情怀,不考虑大众的品牌认知,就硬拔高。结果市场狠狠地给了它一巴掌。它的失败,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不够“聪明”,或者说,不够了解消费者心理和市场规则。

但恰恰是这种“轴”,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让它有了现在的魅力。当它的光环褪去,价格暴跌,它骨子里的好东西反而显现出来了。那份扎实的质感,那份低调的奢华,是现在很多同价位的车给不了的。

所以,现在如果你问我,辉腾的价位怎么样?我会说,当年的价位,那是“高不可攀”的神话,是大众的“面子工程”。现在的二手价位,那是“触手可及”的诱惑,但背后藏着“养护地狱”的潜在风险。

它不再是当年那个令人费解的“百万帕萨特”,它变成了一个关于选择、关于认知、关于情怀与现实博弈的复杂符号。花十几二十万买它,买的是一段历史,一份独特,当然,也可能买的是一堆麻烦。值不值?就看你图什么了。如果你有闲钱,有懂它能修它的渠道,并且享受那种“你知道它是谁,但别人只以为它是帕萨特”的反差感和优越感,那这个价位,对你来说或许就真香。如果只是想省心代步,或者预算有限,那我劝你,看看就行了,别轻易跳坑。

辉腾的价位,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大起大落,它的故事远比价格本身精彩。它是个失败的产品,但它是个有故事、有性格、有争议、有魅力的传奇。这一点,可不是随便哪个车都能做到的。所以,哪怕它停产了这么久,我们聊起它,依然津津有味。它的价位,也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一个关于汽车市场、品牌、价值和消费者心理的活生生教材。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