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大众4S店。说实话,每次来这儿,心里都挺复杂的。不光是我,估计开大众的朋友们,对这个地方都有点儿“爱恨交织”吧?
第一次知道4S店这概念,还是好多年前,家里刚准备换车那会儿。当时觉得特神秘,高大上!玻璃幕墙,里头亮堂堂的,停着一排排新车,锃光瓦亮,感觉跟车展似的,只是规模小点。销售顾问西装革履,笑得特别标准,说话客客气气的,好像你一进去,就不是来买车,而是来当贵宾的。那时候,大众的车,尤其是什么桑塔纳啊、捷达啊、帕萨特啊,那真是“神车”一般的存在,皮实耐用,保有量大,感觉买回家就特踏实,特有面儿。这4S店呢,就是你开启“大众人生”的第一站。

销售展厅那块儿,永远是香香的,一股新车的皮革味、塑料味混着空调的冷气,还有淡淡的咖啡香。销售顾问走过来,先问您看哪款。你指着途观L问问,他能把发动机、变速箱、配置、优惠、贷款方案给你讲得一套一套的,听得你有点儿晕,但又觉得挺专业。试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坐进车里,闻着那股新车味儿,摸着方向盘,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拥有它了,那种激动劲儿,现在想想还有点儿好笑。不过说真的,销售环节,有的销售顾问是真的懂车,也真能帮你分析,恨不得跟你成朋友;有的嘛,就感觉像个背诵机器,或者满脑子都是这个月任务,眼神里都透着一股催你赶紧下单的急切。选车,砍价,签合同,交钱… 一步步走下来,就像完成了一项大工程。提车那天,仪式感还挺强的,剪个彩带,拍个照,感觉自己从此也是“有车一族”了!
但4S店的故事,提车可不是结束,它是刚刚开始。真正的硬仗,或者说,更频繁的交道,在售后。维修保养区,那边的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也是干净整洁,但你能闻到机油味、刹车片味儿,听到气动工具的嘶嘶声。服务顾问穿着工作服,通常都特别忙,手里拿着单子,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儿跟车间沟通,一会儿接待你。
来这儿最多的理由?保养呗!换机油、换三滤,常规操作。不过每次来,服务顾问总能找出点儿别的事儿来,比如“你这个刹车片快磨完了啊,建议换”、“轮胎磨损有点儿不均匀,要做个动平衡”、“积碳有点多,需要清洗一下”…… 听得你心里犯嘀咕,到底是真的需要,还是在“创收”?尤其刚开始不懂的时候,服务顾问说什么都觉得是真理,乖乖掏钱。后来慢慢懂了点儿,或者跟朋友交流多了,才知道有些项目是可以推迟的,或者在外头做更划算。但为了质保,为了心里踏实,很多人还是选择在4S店做。
等着保养或修车的时间,那才叫磨人。等着,电视里放着你根本不想看的节目,音量还不能自己调。旁边沙发上,各种姿势刷手机的都有。空气里混着咖啡味、消毒水味,还有点儿闷。有时候去外面转转,附近要有商场还好,要是啥都没有,你就只能在休息室里耗着。看看展厅的新车,跟路过的销售顾问随便聊两句,或者去精品区看看那些卖得死贵的小玩意儿,儿童座椅啊、脚垫啊、车载香薰啊啥的。时间过得那个慢啊,感觉一个小时像一天。
服务顾问沟通是个技术活儿。好的服务顾问,能把专业术语用你听得懂的话讲明白,告诉你优先级,让你自己做决定,而且态度亲切,让你觉得他是真为你考虑。遇上差点的,要么爱搭不理,要么说得云里雾里,问多了还不耐烦。最怕的是那种,上来就给你列一堆建议项目,总价报出来吓你一跳,但又说得好像不做就会马上抛锚一样。这时候你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问,或者找懂行的朋友远程支援。
提车的时候,核对项目,签字,交钱。这个交钱环节,有时候真是“肉疼”。尤其是大项目维修,或者做个大保养,账单出来,哇塞,好几千甚至上万,感觉钱不是钱,是纸!但想想自己的爱车又恢复了健康状态,开起来顺溜了,也就认了。
大众这个牌子嘛,在我心里,它代表着一种可靠,一种不张扬的实用主义。它可能不是最拉风的,不是内饰最豪华的,但它就像个老朋友,稳稳当当的。这4S店呢,就像是维系你跟这位老朋友关系的地方。你得定期来报道,给它做个“体检”,换换“血液”。虽然过程可能有点儿周折,有点儿费钱,但为了那份安心,为了车子能健健康康地陪你走更远的路,这些付出似乎也变得可以接受了。
而且啊,这么多年下来,也见过不少不同的大众4S店,每个店的水平、服务态度、甚至休息室的咖啡口感都不太一样。有的店效率特别高,预约好时间,来了基本不用等太久,流程清清楚楚。有的店就比较混乱,排队、等待是常态。所以啊,找到一家靠谱的大众4S店,真是太重要了。就像找对象一样,合拍最关键。
总的来说,大众4S专卖店,它不仅仅是一个卖车和修车的地方。它是你购车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你汽车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你和你的爱车共同经历风雨后,得以恢复元气的港湾。这里的各种体验,好的坏的,都构成了你“大众车主”身份的一部分。下次再去,也许心里还是有点儿复杂,但更多了一份熟悉和淡定。毕竟,跟你的大众车一样,这家店,你也算是有点儿感情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