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汽车圈,那叫一个神仙打架。你方唱罢我登场,新车跟下饺子似的。我这种看了十几年车展、摸过无数方向盘的老鸟,说实话,心里的波澜已经不大了。直到,一汽大众把这台新家伙——ID. VIZZION GT,就这么“pia”一下,砸到了我眼前。
一开始,我内心是有点不屑的。

“又一个ID.家族的?又是电动车?”
“GT?大众你可别闹了,电车谈什么Grand Tourer(伟大旅行)?”
脑子里全是弹幕。但你懂的,身体总是很诚实。发布会的官图一出来,我就忍不住一张张地放大、暂停、截图。那感觉,就像是嘴上说着“这届选秀不行”,结果默默给好几个选手投了票。
第一眼,这颜值,有点东西
咱们先不说别的,就聊这张脸。
一汽大众这次,是真豁出去了。它没有像某些品牌那样,为了“未来感”而搞得奇形怪状,让你分不清车头车尾。ID. VIZZION GT的前脸,那个贯穿式的灯带,加上可以发光的LOGO,嗯,是ID.家族内味儿。
但重点来了!它把整个车头压得极低,非常有攻击性。两边的大灯组,造型犀利得像鹰眼,里面还有矩阵式的细节,点亮之后,那叫一个“炯炯有神”。它不是那种傻白甜的可爱风,而是带点邪魅狷狂的狠角色。
车身侧面,是我个人最迷恋的地方。
那条腰线,我的天,简直了!从前翼子板一路向后提拉,在后门的位置猛地向上一个大溜背,直接汇入尾灯。这种设计,你让我想想……有点像一台蓄势待发的猎豹,肌肉紧绷,下一秒就要窜出去。它不是一个傻大个的SUV,更像是一台被抬高了底盘的四门Coupe。
21英寸的轮毂,半封闭式的造型,既考虑了空气动力学,又不失力量感。大众终于开窍了,知道我们这些外观党好哪一口了!
坐进去,感觉像进了“精装修”的太空舱
拉开那个几乎没有边框的车门,一屁股坐进去。
哇哦。
首先,没有那种新车常有的刺鼻味道,这点必须给个赞。其次,整个中控台,极其简约。除了方向盘上一些必要的触控按键,你几乎找不到实体按钮。
一块悬浮式的中控大屏,尺寸嘛,大,但又没大到像某些新势力那样,恨不得把一整台电视给你塞进去。它的UI设计,逻辑很清晰,图标也做得挺精致。我现场划拉了几下,流畅度比之前的大众车机,那简直是质的飞跃。终于不卡了,朋友们!
方向盘的造型很科幻,上下都是平底的,握感……怎么说呢,有点像在打游戏。前面的仪表盘只是一小块屏幕,显示时速、电量、导航这些核心信息,够用,不抢戏。
真正让我觉得“值”的,是它的用料和氛围。
车门板、中控台上,大面积用了那种类似翻毛皮的Alcantara材质,摸上去手感温润。座椅的缝线,做工相当考究。再加上可以随驾驶模式、音乐节奏变化的30色氛围灯,晚上开出去,车里就是你的专属Live House。
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穿着赛博朋克外套的老派绅士,骨子里还是那股子拧巴又较真的劲儿,只不过这次他学会了用OLED屏幕跟你抛媚眼。
开起来,还是那个“德味儿”吗?
这可能是所有大众老粉最关心的问题。
电车嘛,零百加速快,那是基本操作。我试驾的是双电机四驱版,官方数据3秒多破百。一脚电门下去,那种瞬间把你死死按在座椅上的推背感,确实上头。但它又不是那种愣头青式的傻快。
它的快,很线性,很可控。
你能清晰地感觉到动力源源不断,但又始终在你的掌控之中。底盘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扎实,厚重,有韧性。
过减速带的时候,“砰、砰”两声,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弹跳。高速过弯的时候,悬挂的支撑非常到位,侧倾抑制得极好,给你一种“人车合一”的信心。这玩意儿,真不是那些“软趴趴”的“买菜车”能比的。
它开起来,依然很“大众”。
只不过,它把原来发动机的轰鸣,换成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电流声。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废了原先的武功,转而去修炼了一门全新的、更强大的内功心法。招式还是那个招式,但威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续航和智能,这次能打不?
聊电车,绕不开续航。
ID. VIZZION GT给出的CLTC续航里程,顶配版本超过了600公里。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个理论值。按照咱们日常开法,空调、音乐都开着,偶尔再激情一把,打个八折,能跑个500公里左右,我觉得就相当不错了。对于城市通勤,偶尔跑个小长途,完全够用了。
至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IQ. Drive。
我得说,比我想象的好用。在高速上,开启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它能很稳地把自己维持在车道中央,加减速的动作也比较柔和,不会让你觉得突兀。变道辅助也很聪明,打个转向灯,它会自己判断后方路况,然后平顺地并过去。
当然,你别指望它能像在科幻电影里那样,让你完全撒手不管。它更像一个靠谱的副驾驶,在你分神或者疲劳的时候,帮你一把,让你开得更轻松、更安全。
写在最后:谁会为它买单?
好了,聊了这么多,回到最初的问题。
一汽大众这台ID. VIZZION GT,到底想卖给谁?
它不便宜。价格区间大概率会落在30万到40万这个级别。在这个价位,它的对手,个个都不是善茬。特斯拉Model Y,蔚来ES6,小鹏G9……哪个不是身怀绝技?
但我琢磨了一下,大众这步棋,走得挺妙。
它瞄准的,可能就是我这样的人:
- 内心渴望拥抱电动化,但又对新势力的“互联网造车”模式抱有一丝疑虑。
- 看重驾驶质感和底盘调校,觉得车子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大玩具”。
- 对品牌有一定的情怀和认知,相信“百年车企”的造车底蕴和品控。
- 追求个性,不希望自己的车成为“街车”,既要有科技感,又不能太浮夸。
ID. VIZZION GT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有电车的性能和智能,又有德系燃油车那种深入骨髓的机械质感和高级感。它足够新潮,但也足够“大众”。
所以,它能让你“路转粉”吗?
我不敢打包票。但它绝对是一台你只要去试驾,就很难不被它打动的车。它证明了一件事:大象转身,虽然慢,但一旦转过来,那种力量感和压迫感,依然是王者级别的。
至于我?别问了,我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处理掉我的那台老GTI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