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老铁们,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来好好盘盘大众最近这一两年,甚至再往前一点点,到底捣鼓出了多少“新款”车型。你说大众这牌子,在中国那真是家喻户晓,根深蒂固对吧?以前一说买车,脑子里哐当一下,朗逸、速腾、帕萨特、途观,这些名字立马就蹦出来了。稳,皮实,保值,开起来也没啥毛病,就是那个味儿——有点无聊,但绝对靠谱。
可这两年呢?你有没有感觉大众有点“分裂”?一边是它那些打江山的老伙计还在不断地推“新款”,换个前脸、升级个内饰、屏幕再大点儿;另一边呢,冷不丁就给你冒出个啥ID.系列,造型科幻,里面屏幕一大堆,连物理按键都恨不得给你取消干净。这架势,就像个老实巴交的工匠,突然决定去玩赛博朋克,反差大得要命!

所以说,聊“大众全部新款车型”,可不是简单报菜名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这老牌子在转型的阵痛里,都拿出了啥东西,是真香,还是水土不服?
先说电动这边,ID.家族:大众的“新世界”
这是大众最近几年最大的动作,没有之一。ID.系列就像是大众硬生生给自己掰出来的一个新品牌,从平台到设计,跟以前的大众燃油车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
ID.3: 哎呀,这个小家伙。刚出来的时候,多少人吐槽它的内饰,那个硬塑料,那个小仪表盘,还有反人类的中控操作逻辑。但不可否认,它短小精悍,城市里代步停车贼方便,开起来电门响应也挺快,转向手感轻巧。后来大众也吸取教训了,新款据说内饰质感好了点,软件也优化了。这车就像大众在电车世界里迈出的第一步,有点磕绊,但起码走了出去。它瞄准的就是那些追求灵活、对空间要求没那么高、喜欢新能源代步的人群。你想啊,以前大众的小车有Polo,现在ID.3就是电动的Polo plus的感觉,但价格…嗯,你懂的。
-
ID.4 CROZZ / ID.4 X: 这俩放一起说,南北大众各自的版本嘛。这应该是大众电动车的“主战场”了,对标途观L,想抢紧凑型SUV的市场。 空间是真大! 得益于那个MEB纯电平台,轴距拉得长,地板又是纯平的,坐进去感觉比同尺寸的油车宽敞不少。开起来呢,稳!还是那个大众的底子,不像有些新势力车开起来那么蹿,它更像是电动的途观,沉稳舒适。但问题来了, 那个屏幕操作! 尤其是刚开始那会儿,空调、音量全靠触摸条,还没背光,晚上开车盲操简直噩梦。虽然通过升级优化了一些,但跟国内那些玩转大屏幕的新势力比,大众这套人机交互真的差点意思。而且价格嘛,面对比亚迪元plus、宋plus EV这些,ID.4的压力也不小。
-
ID.6 CROZZ / ID.6 X: ID.4的放大版,直接奔着中大型SUV去了,有六座七座可选。这就是拿来打家庭牌、大空间牌的。你想想,以前大众的SUV往上也就途昂了,ID.6就是用纯电平台造了个尺寸更大的SUV。它继承了ID.4的空间优势,开起来更稳重。但说实话,作为更高端的定位,内饰的豪华感和科技感跟同级别的蔚来ES8、理想L系列比,还是差口气。感觉就是把ID.4拉长放大,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 它适合那些认准大众牌子,又需要大空间、想尝试电动车的大家庭。
-
ID.7: 这个是ID.家族里最新的旗舰轿车了,瞄准的是中高级轿车市场。终于不像之前的ID.系列那么“素”了,设计感强了不少,内饰据说也有提升。这车挺重要的,算是大众电车里拔高形象的产品。想跟Model 3/Y、小鹏P7、甚至自家帕萨特/迈腾的潜在客户掰掰手腕。它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众电车高端化的成色。
-
ID. BUZZ: 这个…情怀大于销量吧?复刻大众经典T1面包车的造型,萌翻了!但这个定位和价格注定是小众玩物,国内能看到的估计不多,更多是作为品牌形象和技术的展示。
再看燃油这边:老伙计们的新衣裳
别以为有了电车,大众就把燃油车扔一边了。拜托,那可是大众的销量基本盘!所以,那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
速腾 / 朗逸: 这俩绝对是大众的销量“定海神针”。每次出“新款”,基本上就是围绕着MQB平台小修小补。外观换个最新家族脸,内饰肯定得塞个更大的屏幕给你,配置上可能多点L2辅助驾驶功能什么的。 底子还是那个底子,开起来还是那个稳字当头的感觉。 你说它有多“新”?其实更多的是在现有架构上不断优化,迎合市场需求加配置。但它们依然是无数家庭购车的首选,图的就是个省心、省油(相对而言)、保值。它们的新款,更多是让这盘菜看着更符合当下的口味,核心没变。
-
帕萨特 / 迈腾: B级车的销量担当。新款帕萨特外观改得更年轻激进了,内饰也有变化。迈腾呢,一直走更沉稳的路线。这俩哥俩的新款,同样是在MQB平台上折腾。动力总成还是熟悉的EA888系列,换挡平顺,动力够用。跟速腾朗逸一样,它们的“新”更多体现在设计细节、配置升级和智能化水平上。 它们的意义在于,告诉那些暂时还不想碰电车,但需要一台体面、宽敞、开着放心的中级轿车的人:看,我还在呢,而且变得更好了(或者说,更时髦了)。
-
途观L / 途观X: 大众在SUV市场的绝对主力。途观L加长后简直是爆款,空间大得没话说。途观X是溜背造型的轿跑SUV版本,多了一丝运动感。它们的新款同样是围绕着外观、内饰、配置做文章。动力也是熟悉的配方。 途观L的新款,就是为了巩固它在合资中型SUV里的霸主地位。 它没有ID.系列那种颠覆性,但这种渐进式的升级,对它的目标客户来说,可能比激进的变革更受欢迎。
-
探歌 / 探影: 这俩是大众的小型/紧凑型SUV代表。探歌定位稍微高点,探影更入门。它们的新款,也是为了保持竞争力,换脸、加配置。 这些车是大众用来抢占更细分市场的。 它们相对年轻、价格门槛低,但空间和质感肯定不能跟老大哥们比。
-
其它一些小众或特定版本: 可能还有些特定市场的车型,或者像蔚揽(旅行车)这类比较小众,但大众也在努力地推新或保持更新。这些可能不是绝对的“新款”,但也是大众整个产品线的一部分,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聊了这么多,我觉着吧…
现在大众的“全部新款车型”,呈现出一种特别拧巴的状态。
一方面,你看ID.家族,那是真的想“大象转身”,想拥抱未来,想跟新势力刚正面。它们是大众的“新”,是它的希望,但步子迈得急,有些地方没打磨好,软件跟不上趟,人机交互被吐槽,面对国内卷到飞起的电车市场,显得有点水土不服,或者说,不够“懂行”。它们的设计、开法、甚至那个屏幕操作,都跟以前大众给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它的燃油车系列,比如新款朗逸速腾帕萨特途观这些,还在兢兢业业地干着“改款”的工作。它们是大众的“旧”,是它的基本盘,是它最擅长的领域。这些车依然靠谱、好开、空间大,它们的新,更多是那种在意料之中的升级。那个经典的“大众味儿”,在这些燃油车上还能找到大部分,只是可能加了更多塑料感的大屏幕,换挡杆换成了小拨片之类的细节变化。
所以,现在你看大众,就是一边用ID.系列告诉你“我能造未来之车!”,一边又用朗逸速腾们告诉你“我还是那个你信赖的大众!”。这种左右互搏,是转型期必然的阵痛。
作为消费者,你要买“大众新款车型”,得先想清楚:你是想要那个代表未来的ID.家族?愿意接受它的不完美和新挑战?还是更信赖那些穿着新衣服的老伙计?追求成熟、稳健、没有惊喜但也不会失望的“大众味儿”?
别指望大众所有的“新款”都一个样了。它们现在是两种甚至更多种风格、理念的集合体。
未来大众会彻底变成一个电动车品牌吗?它的ID.系列能真正站稳脚跟,像当年的高尔夫、桑塔纳、捷达那样深入人心吗?那些销量支柱的燃油车还能扛多久?这些问题,现在谁也给不了准信儿。
但至少,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大众全部新款车型”,是真的让你看到了一个正在努力(也可能是挣扎)改变的大众。它们不再是清一色的“套娃”那么简单了,有全新的尝试,有熟悉的升级,有亮点,也有槽点。
所以,如果你最近在看大众的车,别光看名字带个“新”字,得好好去店里摸一摸,坐一坐,甚至试驾一下。尤其是电动的ID.系列,开起来感觉跟油车太不一样了。只有亲自感受了,你才能知道,这个变了样儿的大众,是不是你心里想要的那个大众,它这些“新款”里,有没有你的菜。
是变得更好,还是丢了点什么?是真香,还是隔靴搔痒?这事儿啊,你我心里都有杆秤,时间会给出最终答案。反正我是觉得,现在看大众出新车,比以前有意思多了,虽然有时候是看它闹笑话,但也挺刺激,不是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