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
买车日记分享平台

一汽大众捷达三厢报价这事儿,值不值得你操心?

我说句实话,买车这事儿,尤其是想买个靠谱的、不折腾的,价格永远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不是说非得抠抠搜索,而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总想知道,这花了的钱,到底值不值那个物?这不,最近琢磨着家里想添置辆车,或者给刚拿本儿的小辈儿练练手,一说到“皮实、耐用、保值”,脑子里绕来绕去,那个老伙计的名字就蹦出来了:大众捷达三厢。

可别小看这名字,在中国这片地上,“捷达”俩字儿承载的东西可太多了。那会儿谁家要能开上辆捷达,那感觉,啧啧,倍儿有面子!出租车是它,驾校教练车是它,跑个小长途、拉点货,还是它。它就像汽车界的老黄牛,任劳任怨。虽然现在一汽大众下面叫“捷达”的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造型了,而且大众自己品牌里像宝来、朗逸啥的,其实是继承了它衣钵的,但大家伙儿心里,提起“一汽大众捷达三厢”,脑子里浮现的还是那个结实、没啥花哨但贼靠谱的印象。

一汽大众捷达三厢报价

那现在这股“捷达精神”还在的新车,或者说同等定位、承载类似功能的那些一汽大众紧凑型三厢轿车(像宝来、朗逸那些入门的款),它们的价格到底是个什么行情? 这才是今天我们要掰扯的。直接了当点儿说,你要是冲着“一汽大众”、“三厢”、“皮实耐用”、“价格别太离谱”这几个标签去,瞄准的通常是大众品牌里相对入门的轿车系列。它们的官方指导价,我看了看啊,大体上吧,起步价能拉到七八万块钱那个档次。

你听好了,我说的是“起步价”,而且通常是最低配的“丐版”。那个配置单嘛,怎么说呢,能跑、能停、能坐人、有空调、有四个轮子,基本的都有。但你想要点儿舒适的、便利的、或者看着没那么“素”的配置?比如好点儿的音响、天窗、真皮座椅(虽然这个级别很少见真皮)、更大的中控屏、倒车影像、铝合金轮毂啥的,那得往上走。每往上一个配置级别,价格就像爬楼梯一样,咔咔往上涨。

所以,真正的“一汽大众捷达三厢”(或者说精神上的继承者们)的报价范围,远不止七八万。稍微上点儿配置,加个中配啥的,指导价奔着九万、十万去是常态。如果你再看看高配,或者一些带点儿特殊套件的版本,摸到十一二万甚至更高点儿,也完全不稀奇。

但这只是指导价!重点来了,买车不是看指导价就完事儿的,那个所谓的“落地价”才是真金白银掏出去的。这“落地价”包含了啥?指导价、购置税(大头!车价的近十分之一)、保险(交强险、商业险,一年大几千总要的)、车船税、上牌费,还有经销商可能会收的一些杂七杂八的服务费。这些费用加起来,轻轻松松能让你的购车成本在指导价的基础上再抬高一两万甚至更多

举个例子,你看上一款指导价8万块钱的“捷达精神”轿车,别高兴太早,等你办齐所有手续,真金白银可能得掏出九万五到十万!要是看上个指导价十万块钱的配置,落地价冲上十一万多甚至十二万,那也是常有的事儿。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城市或者热门车型刚上市的时候,优惠可能没那么多,落地价就显得更高。

当然,车价这东西,它不是铁板一块。它跟时间、地点、库存、销售任务都有关系。赶上厂家冲量、年底、季末,或者车型到了换代周期,经销商为了清库存,可能会有那么点儿优惠。几千块钱,甚至运气好万把块的优惠,也是有可能的。但想有过去那种“捷达”动辄一两万甚至更多的裸车优惠,现在可能没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对于走量的主力车型。

那问题来了,花这笔钱,买这么一辆“一汽大众捷达三厢精神”的车,到底值不值?

从我个人,以及身边朋友、家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这笔钱,你主要买的是个“省心”和“预期稳定”

首先是品牌。大众在国内这么多年,口碑在那里摆着。你说它技术多黑多炫?不见得。但它给人的感觉是“靠谱”。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可能不是最先进的,但绝对是经过市场海量验证的,毛病少,不容易给你扔路上。尤其那个DQ系列的双离合(如果买的是带DSG的),虽然早期有些争议,但现在匹配和调校也成熟多了,换挡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都有保证。

其次,“皮实耐用”真不是吹的。老捷达的故事太多了,跑几十万公里不大修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的这些继承者,虽然平台技术更新了,但那种注重结构的扎实感、材料的厚重感(相对同级别一些日系或国产车),还是保留了不少。开起来,底盘感觉是整的,过沟过坎不像某些车散架子似的。车身钣金,关门的声音,都透着一股子“德味儿”的厚重感。虽然有人说这是心理作用,但这种感觉,它就是能让你觉得这钱花得“值当”。

再来,保值率。大众车的保值率在同级别里一直算是比较坚挺的。特别是这类入门的、保有量大的车型,将来想换车了,卖二手也能卖个相对不错的价钱,亏得没那么厉害。这也是“省钱”的一种方式。

但是,你要说它完美?那肯定不是。花差不多的钱,你去看看现在的国产车,哇塞!配置表能给你看晕!大到夸张的联屏、L2级的自动驾驶辅助、全景天窗、感应后备箱…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它都给你堆上。内饰设计也越来越漂亮,用料也越来越舍得。跟它们比,“捷达精神”轿车那内饰,那配置,真是可以用“朴素”甚至“寒酸”来形容。中控屏小得可怜?没有倒车雷达只有影像(甚至影像都没有)?织物座椅?手动空调?这些在国产车上已经是基本操作的配置,在入门版的大众车上可能得加钱才有,甚至高配都没有。

所以,如果你是追求配置拉满、科技感爆棚、内饰要多媒体影音室感觉的年轻人,或者对各种智能驾驶辅助有强烈需求,那花十万块钱左右买这么一辆大众轿车,你可能会觉得这钱花得“冤”。它给你的,是看得见的机械素质和品牌背书,而不是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和炫酷功能。

还有一点,驾驶感受。大众的调校偏向沉稳、线性,开起来很顺手,适合大多数人日常代步。方向盘不轻不重,油门刹车响应适中。但你别指望它给你什么推背感、路感清晰得跟赛车似的。它就是个踏踏实实把你从A点送到B点的工具,舒服,但没啥激情。

说到底,这“一汽大众捷达三厢”的报价(以及你最终掏的落地价),值不值得,取决于你最看重什么

如果你和我一样,或者像很多中年朋友、给家里添置第二辆车的家庭一样,把可靠性、耐用性、较低的后期维护成本、以及品牌带来的心理上的踏实感和相对高的保值率放在首位,对花里胡哨的配置没那么感冒,觉得车就是个代步工具,能安安稳稳跑个十年八年不掉链子就行,那我觉得,这个价格范围,它是值得你认真考虑的。你去店里看看实车,摸摸按键,感受一下关门的声音,再试驾一圈,也许你就明白那种“德味儿”或者说“捷达味儿”是不是你要找的感觉了。

但如果你是配置党、科技控、颜值控,或者就是想花同样的钱享受更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功能,那别纠结了,这个价位段的国产车或者其他品牌的竞品,能给你更多惊喜。

总之,别光盯着那个指导价,多问问落地价,多对比配置,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买车到底是为了啥。了解了一汽大众捷达三厢这个“概念”下的车型报价和它提供的价值,你心里就有谱了,钱花出去,才不会后悔。买车这事儿,跟找对象似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不是吗?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